作為落葉喬木,黃山欒成熟后高達20余米。在溫暖且陽光充足的環境人工培植效果最佳,并且最好有一定濕度條件。黃山欒易于培植,生命力旺盛,在寒冷干旱,土地貧瘠的地區也可生長,在石灰巖土壤中生長迅速。根系比較發達,后期生長較快。人工培植產量可觀,每斤大約可收5000粒種子
黃山欒果期從8月持續到10月,可采用播種繁殖或扦插育苗的方式人工培育,一般可在于9—10月采集種子,果實成熟后再進行采集,連同蒴果一齊采集,晾曬蒴果自然開裂后,即可收集黑色種子。播種前可用40℃的溫水浸泡一天,再用濕沙催芽。一般3月播種,開溝條播,條播每畝大約需要15斤種子,苗床播種每平方米大概需要50—70克種子,播后可覆蓋一層薄土,適量澆水,需要用稻草等覆蓋,出苗后可撤去稻草。
也可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,單個植株前后左右距離保持在40cm左右,扦插完畢后可搭棚保溫保濕又可以遮蔭,幼苗長到5cm高后需要間苗,株距間距離應保持在10cm左右,間苗后可適當追肥,一般施磷肥氮肥,也可使用發酵的農家肥。春季栽植期間需要澆水三次,此后可在夏季,秋季每個季節適量澆三四次水,夏季如雨水多,還需清除積水,寒冷季節需澆防凍水和返青水。
若移植后需要加快黃山欒生根,可將糖類與生長素混合調制溶液,可將插穗底部浸入溶液1天左右,糖類可選取蔗糖,還可加入維生素B12溶液稀釋配制生根液。
黃山欒秋季開花金黃,果皮與花相連形成燈籠狀,遠遠看去,就像一樹紅燈籠,煞是好看。因其觀賞性,黃山欒可作行道樹或園景樹,又因其適應性強,也可作防護林、水土保持或荒山綠化樹種。若將根部和花入藥,根有消腫止痛,祛除體內寄生蟲的功效,對風熱咳嗽有妙用,花有清肝明目,清熱止咳的療效。黃山欒種子還可制成寺院常見的佛珠。